急性心肌梗死 ( AMI) 并发
急性左心衰竭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出现动脉供血剧减甚至中断,心脏输出不能满足全身需求,导致缺血性心肌坏死,同时合并出现左心功能衰竭。
急性心肌梗死 ( AMI) 并发急性左心衰竭为泵衰竭,病情凶险,病死率高。而且 AMI 不易及时诊断,对患者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, 属于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中一种严重的临床类型。
持续性胸痛 (一般在15分钟以上) , 突发性呼吸困难、胸闷,、咳嗽有泡沫痰,肺部有湿性啰音;
心电图出现动态ST-T改变;血清
心肌酶在动态观察过程中有持续升高表现。多有 OMI 及梗死前心绞痛; 多并存高血压、 糖尿病和
高脂血症; 多有吸烟史,冠脉基础病变严重,左主干或三支血管病变多见。
1.心电图
提供心率、心脏节律、传导,以及某些病因信息。
2.胸部X线
可显示肺部情况,以及
肺淤血和
肺水肿的程度。可出现肺门血管影模糊、蝶形肺门、弥漫性肺内大片阴影、
胸腔积液等表现,右侧多见。
3.超声心动图
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、瓣膜情况、心包病变情况、
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及室壁运动失调情况等;可以测出左心室射血分数,监测
急性心力衰竭时心脏收缩、舒张功能。
4.心力衰竭标志物
包括B型利尿钠肽(BNP)及其N末端B型利尿钠肽原(NT-proBNP)。
5.心肌损伤标志物
包括
心肌肌钙蛋白T和I、
肌酸激酶同工酶,可评价心肌损伤或坏死严重程度。
1.AMI诊断标准
①持续缺血性胸痛> 20分钟,舌下含服
硝酸甘油不能缓解;符合 AMI 的
心电图及血清
心肌酶、 肌钙蛋白的动态演变。②心电图中连续两个导联 ST 段抬高, 肢体导联≥0. 1 mV, 胸前导联≥0. 3mV; 或连续两个导联 ST 段压低≥0. 2 mV 及 T 波倒置并动态改变。
突发胸闷、 气喘、 呼吸困难、
端坐呼吸、 咳泡沫痰, 双侧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,X 线胸片有间质性肺水肿或肺泡性肺水肿。
该病抢救必须迅速,同时要采取得力措施安抚患者狂躁的情绪, 最大限度减少心脏耗氧和负荷,迅速降压保护心肌。
吗啡是
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常用药, 能有效解除心肌梗死疼痛, 镇痛效果明显, 此外还能阻断 中枢交感冲动传出, 扩张周围静、动脉, 降低心脏前 、后负荷, 降低心脏耗氧量, 恢复并维持正常心率, 有助于消除患者焦虑情绪。但皮下注射吗啡会引起血压下降、
呼吸抑制等副作用。
抗血小板凝集治疗能使血液黏度降低, 增加血流速度, 能有效改善周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, 从而增加脏器血流灌注量, 缓解和减轻心肌细胞的缺血程度, 缓解
心力衰竭的症状。急性心衰时可应用利尿剂降低心脏负荷,扩张血管降低心脏负荷。此外,合理应用
米力农, 克服了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有可能引起的心律不齐、中毒、心肌耗氧量高的缺点。
AMI 并
急性左心衰竭除与心肌梗死范围有关外,还有诸多因素加重或诱发
心力衰竭的发生。尤其是老年患者,常同时患多种疾病,存在多种心力衰竭的诱因。因此,能否迅速排除或治疗心力衰竭的诱因,如感染、 心律失常、贫血、 低蛋白血症、疼痛、便秘、
低钾血症、
低氧血症等是救治心衰成败的重要环节。
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是及时诊断和治疗AMI,并在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中有针对性地改善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,同时加强监测,妥善处理各种合并症。无禁忌证及对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患者及早行冠脉造影、冠脉血运重建术, 以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, 防止梗死延展或短期内发生新的心肌梗死。患者的早期预后有望明显改善。

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,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,具体请遵医嘱。